受央行重啟逆回購向商業銀行注入資金的消息刺激,昨日滬深股指小幅反彈,權重板塊集體領漲。目前宏觀經濟持續疲弱,政策面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主導市場走向的關鍵因素。有分析人士指出,央行重啟逆回購釋放出一定積極信號,穩增長的溫和刺激政策預計還將出臺,10月份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有望提前啟動維穩行情。在此背景下,市場下跌空間有限,政策紅利有望令市場信心獲得提振。
央行注資 市場反彈
滬深股指“連陰”的走勢終于中止。昨日滬深兩市大盤止跌反彈,四連陰后終于收出小陽線。
截至昨日收盤,上證綜指報1990.06點,上漲0.70%;深證成指報7730.17點,漲幅為0.80%。“大象”再度集體起舞,有力地支撐指數反彈,有色金屬、金融服務、房地產、采掘和黑色金屬“五朵金花”領漲大盤。相比之下,創業板指數和中小板綜指則分別逆市下跌1.13%和1.17%。市場風格再次出現輪動。
央行重啟7天期逆回購無疑是刺激市場走出反彈行情的關鍵因素。央行于本周二(7月30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逆回購操作,期限為7天,交易量170億元,中標利率為4.40%。央行最近一次7天期逆回購操作出現在今年1月31日,發行量為1000億元。本次逆回購為央行暫停6個月后首次重啟7天期逆回購。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周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陡增至850億元的背景下,央行依然啟動逆回購投放貨幣,其信號意義尤為明顯,反映出央行維穩利率、防止“錢荒”再現、避免流動性過緊給市場帶來沖擊的意圖。
7月下旬開始,銀行間資金面再度吃緊,中短期SHIBOR持續上行。6月份“錢荒”導致的大跌仍歷歷在目,近期資金面繃緊再次加劇了市場的謹慎情緒。因此,央行此番注資行為,有望緩解月底資金緊張的局面,也有效舒緩了投資者對于資金面的擔憂。昨日周期板塊聞風而動,集體反彈,帶動指數上行。
政策預期或緩沖下跌陰霾
近期,市場頻繁劇烈波動,其關鍵原因便是政策密集出臺引發市場預期紊亂。在經濟基本面疲弱的背景下,未來一段時間政策面將成為主導A股走勢的關鍵要素。而有業內人士認為,政策預期的逐步明確,有望給A股注入信心。
盡管不少分析人士認為,此次逆回購規模較小顯示央行仍延續不愿放松流動性的導向,但也有部分市場人士指出,6月M2增速為14%,經過一系列的嚴厲緊縮手段之后,7月份M2增幅或低于13%的年初預定目標,這可能是央行選擇在7月底重啟逆回購的原因之一,由此可以預見,緊縮政策在8月或出現微調,由緊縮逐漸轉為寬松,這或催生市場拐點的出現。
而對于穩增長與調結構政策,有基金人士指出,近期高層提及穩增長的頻率比較高,可能會推出短期穩增長、后期調結構的系列政策。國務院近期表示將支持小微企業、加大鐵路建設,就是這一思路的體現,預計后期可能還會有類似的溫和刺激經濟的政策出臺。這無疑對相關行業板塊構成利好。
另外,10月份將召開十八屆三中全會,按照歷史慣例和市場預期,股指有望在三季度下旬重新啟動維穩行情。特別是,市場對于此次會議的憧憬較高,反應或更加提前,有助于短期兜底股指,避免系統性下跌。
實際上,不論是從年初的春季攻勢,還是6月下旬的長針探底,再到7月初的周期躁動,乃至上周初的“雙輪驅動”,滬綜指均在跌至1949點附近展開反彈。即便昨日,股指在經歷了四連陰后也依然是在1949點上方迎來轉機。這其中雖有政策刺激的原因,但權重股集體異動折射出“國家隊”護盤信號,在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指數調整空間有限。
總體而言,在宏觀經濟依然低迷的格局下,A股不具備趨勢性上漲的條件;但政策利好引發的“護盤”頻現,也基本表明了指數下跌空間不會太大。預計短期大盤仍將呈現箱體震蕩的格局。鑒于周期板塊缺乏基本面支撐,昨日的大漲或仍屬脈沖式行情;而創業板的成長盛宴不會戛然而止,經過回調之后,符合改革方向、業績優良的品種有望再獲資金青睞。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