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住建部牽頭、國稅總局以及財政部相關人士組成了專門機構,對房產稅的試點擴容以及全面開征做相關調研準備。據接近住建部的另一名消息人士稱:今年極大可能推出第二批房產稅試點城市,但具體思路會是緩步慢走。
之前,4月24日,媒體援引權威人士表述,作為樓市調控的重要手段,房產稅改革試點近期可能擴圍。目前多個城市已將房產稅改革試點方案上報中央政府,待批復后可能實施。
該消息還稱,除22日傳言將要試點房產稅的杭州外,深圳、北京等一線城市以及部分二線城市已將房產稅改革試點方案上報至中央政府。有業內人士認為,不排除房產稅改革試點在近期小范圍擴圍的可能。
住房信息聯網為房產稅的征收奠定技術上操作的基礎
盡管房產稅的征收說法不一,但是,房產稅擴圍已是箭在弦上,已是既定的事實。
另據媒體報道,對于新一輪房產稅試點城市的標準選擇,一位國家稅務總局的官員表示,主管部門傾向于“能區別于其他城市的城市”,尤其是“分屬不同區域且房價過高、上漲過快的二線熱點城市”,主要為全國推廣積累經驗。
從最近政策層面變化來看,經國務院同意,住建部即將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設管理的通知》(以下稱《通知》),要求與住建部聯網的城市在2013年6月份將達到500個。事實上,這一《通知》在2012年12月25日的住建部年度工作會上便已告知了參會者。
在2012年年初,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曾在會上指出,目前我們正在努力建設城鎮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如果這個信息系統將來建立起來了,就不必再采取限購這種行政色彩濃厚的辦法。言外之意,如果行政化調控措施退出市場,那么以房產稅、二手房交易20%增值稅的征收為標志的經濟手段調控將在未來調控角色當中突出。
從個人住房信息系統總的聯網進度來看,據媒體1月31日援引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朱中一透露的消息稱,目前全國40個重點城市住房信息聯網工作已經完成,而接下來2013年,住建部在住房聯網方面的工作主要是繼續推進265個地級市聯網。從這方面來看,重點城市住房信息聯網工作已經完成應該是為房產稅的征收奠定技術上操作的基礎。
靈核網總監李松(博客)認為,從個人住房信息系統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建部)聯網的作用和目的角度而言,客觀上來講,全國住房系統的通聯是對調節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有利的。國家相關部門設法將全國住房系統通聯在一起,通過通聯的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及時發展異地購房、樓市投資投機現象,可有針對性的出臺差別化的調控措施控制房地產投資投機現象,可避免像現在調控政策那樣搞“一刀切”,誤傷部分市場及購房者。
此外,從房產稅自身來講,其實是對于購房者或投資客持有環節的稅費征收,其影響主要也是引導市場去投機化,通過稅費的征收,讓投資客的投資回報收益回歸到一個正常合理的范圍內,同樣,也是通過房產稅的征收防止市場再把房產本身當做投機的工具,弱化房地產本身的投資屬性,讓房產本身回歸以自住需求、自住屬性為主市場特性。
房產稅擴容“溫水煮青蛙”,征收已箭在弦上
從房產稅擴圍以后趨勢來看,隨著房產稅的逐步推進,逐步在各個城市擴圍,在已經征收的城市在稅率、征收對方范圍等方面逐步進行調整,其中,所征稅款一部分補貼廉租房建設發債的利息,其他資金也可用于補貼保障房的開發與建設或其他用途。
靈核網總監李松認為,從中長期來講,(40個或更多城市的)聯網為全國范圍內開征房產稅做技術上的鋪墊已成為共識。盡管目前上海、重慶兩地房產稅的征收對于市場的實際作用并不明顯,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上海、重慶兩地房產稅的征收標準都在根據政策制定之初的游戲規則正在慢慢向深度整,并不是像之前大家認為那樣沒有任何動作。
以上海房產稅為例,2013年房產稅稅率標準,27740元/平方米成稅率分界線,比2012年上漲844元/平米,27740元/平方米以上的按照0.6的稅率執行,27740元/平方米以下的按照0.4的稅率執行。同時,根據上海稅務機關公布數據,2011年認定應征房產稅套數為2萬套左右,2012年應稅房為3萬套左右,應稅房數量呈現上漲趨勢;2011年應稅房源中0.4%稅率占據90%,受2012年房價上漲的影響,0.6%稅率的比例將會擴大。
靈核網總監李松認為,近期的房產稅的擴圍應該會采取上海、重慶模式進行擴圍征收,也有可能會有第三套方案出來作為試點的可能性。總的來看,通過不同模式的試點,在今后幾年中慢慢進行深度調整,無論是重慶的高端存量征收模式,還是上海的增量征收模式,盡管各地的征收的出發點不一樣,但是,經歷幾年的深度調整,房產稅最終會回歸到一個同一個征收水平上,以起到對多套房的投資客在持有環節的稅收調節作用。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如果限購、限貸政策一旦取消,無論投資客、自住需求、改善需求都會浮出市場水面,這時房產稅征收對象的范圍會明顯擴大,這時,房產稅對于控制投資性投機性需求也會起到一定的市場調節作用,房產稅才會真正發揮它的作用。
但是,總的來看,要從根源上解決房價高企的市場狀態,還要相關部門平衡土地財政與房產稅征收的關系,盡快找到一個合適的時間點或階段用房產稅代替土地財政,而不是執行房產稅和土地財政疊加的財稅政策。原因很簡單,從短期內來講,在土地財政不變的市場背景下,征收房產稅是為房價做加法,房產稅的征收,有可能導致開發企業或投資客將房產稅的成本轉嫁給購房者,難以起到遏制房價上漲的作用,反而會促使房價進一步上漲。
因此,總的來看,(40個城市的)聯網的技術上的基礎完成,那么,或許為不久限購與限貸的逐步取消奠定基礎,但是,當經濟手段、市場手段調控房地產市場的政策落地尚不成熟之時,限購等行政化措施不會馬上取消,還會并行一段時間執行;房產稅的擴容征收已箭在弦上,盡管北京、廣東、湖北、湖南等地先后否認房產稅的試點,也讓房產稅推進的步伐撲朔迷離,但這并不影響今后整個房產稅擴圍的走勢。
關于個人住房房產稅改革試點,也就是房產稅稅率、征收對象范圍的擴圍及深入開展,筆者認為,在今后幾年,房產稅由上海、重慶擴圍到其他主要省會級城市已成定局,由新房轉向二手房,有存量高端轉向整體市場全部,整體房地產市場開征房產稅已為大局,只不過推進的進度及市場影響需要“溫水煮青蛙”,慢慢推進。
經濟手段、市場手段調控會“階段性”穩步推進
當前,一部分城市尚未出臺新“國五條”細則當中涉及的二手房交易需繳納20%差額增值稅的規定、二手房貸政策靈活收緊、甚至房產稅等內容,其實,這并不代表今后這些城市房地產調控手段和措施不會就此而止。
從調控手段變化的趨勢來看,二手房交易需繳納20%差額增值稅的規定、二手房貸政策靈活收緊等內容,甚至房產稅的擴圍,作為長效性調控機制的組合拳,對于省會城市或直轄市來講,這是遲早要執行的,只不過從市場環境、房產稅、二手房交易20%增值稅等多角度來考慮,暫時這些城市可以避免這些經濟手段首先的執行。
靈核網總監李松認為,從未來趨勢來講,經濟手段、市場手段代替行政化調控手段和措施勢在必然,短期內不涉及這些經濟手段和措施并不是政策與市場的趨勢,在未來,二手房交易需繳納20%差額增值稅的規定、二手房貸政策靈活收緊等內容,甚至房產稅的擴圍等經濟手段調控房地產的措施都會“階段性”穩步推進,最終形成長效性調控機制的組合拳,通過以經濟手段、市場手段為主的方式調控房地產市場。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