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媒體報道“鬼城”可能有蔓延的趨勢,包括常州、南通、營口等多地因為房地產開發量巨大、入住率偏低而陷入“鬼城”風波。其實,鄂爾多斯(600295,股吧)被稱為“鬼城”已久,而在多家房企從三四線城市撤回一線城市后,三四線是否會泡沫破滅也成為坊間熱議的話題。有人認為,布局這些地方的開發商將陷入被動。而認為,三四線城市“鬼城頻現”早已在開發商的預料之中。
首先,對于開發商來說,開發只是手段,“在商言商”才是本質。俗話說,商人不做虧本的生意,在布局這些三四線城市之前,早已算好了心頭的賬。對于大部分三四線城市的政府來說,是歡迎開發商前來投資和建設的,所以早已畫好了宏偉藍圖。在這樣的欠發達地區拿地,地價較為便宜,且開發商有足夠的資本和政府談條件,從而免掉了在中心區域拿地的種種限制。
此外,可以留意到,在三四線城市大量圈地的開發商除了本地房企外,大多是資金實力雄厚、具有豐富開發經驗的上市房企。這類型房企極少“沖動”,都是先“打好算盤”再拿地,因此他們布局前早已充分做好準備。對于上市房企來說,資金是需要一定的出口,不能“只進錢不出錢”,而拿地則是最保值的方式。2012年萬科、保利、綠地等都進去了千億軍團,而不難發現,拿地最為積極的也正是這些房企。對于上市房企來說,土地、商業建筑等不動產是最為保值、最有利于資產評估的產品。換句話說,即使拿地的地區早已成為“鬼城”,但以當地的收入、平均地價來算,在這些地區拿地對房企來說依然“物有所值”。
其次,在拿地前,開發商對當地的消費能力也早已有所預估。鄂爾多斯原本就只有200萬常住人口,江蘇常州常住人口也不過400多萬,在這樣的三線城市卻遍地都是70萬、100萬平方米的大型綜合體項目,這樣的供需比,開發商也早已明白其中的泡沫。只是,這些三四線城市大部分人均GDP都超高,不管是鄂爾多斯、常州還是南通,其GDP指數都已比肩于中西部的一些省會城市。而開發商也都相信,自己會成為成功的那一個,認為泡沫會破滅在別的開發商手里,所以才會一直前仆后繼。
不過,其實有很多此前被稱作“空城”的城市,都有很多市民忿忿不平,認為自己的城市早已擺脫“空城”的帽子。據了解,河南鄭州的鄭東新城此前就被稱作“空城”,而今市民則認為這里已經“人滿為患”。事實上,許多“鬼城”、“空城”都是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對于這些地區來說,需要一段醞釀的時間。就如佛山新城一般,“沉睡”10年,到近兩年才開始有一點生機。
認為,如今一線城市難以拿地也是促成“鬼城”頻現的一大原因。一線城市早已寸土寸金,即便是大型開發商也極難拿到土地,使得他們不得不把資金轉向三四線城市。認為,當各地的資源能夠更為平均一些,不再只有北上廣深幾個超大城市的時候,人口實現正常流轉,“鬼城”成為繁華之城也就指日可待。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