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點,我們要正向,要陽光,要規范。當你正向、陽光、規范的時候就有底底氣,不容易被這樣那樣的問題嚇倒。當然這只是小事,還有很多。
第三條我們要非常明確我們的戰略定位,我們究竟做什么,我們堅持做農產業,相當一段時間農業利潤極其微薄,那時候做金融,做地產的都很賺錢。做地產20%的投資收益率都老,50%的比比皆是。但是我們仍然堅持做農產業,我們認為中國農業一定會轉型,一定有一個過程。我們在這個行業磨煉,當你丑媳婦變成婆的時候,就能贏了,能走出低谷,又有優先權和話語權。經過30年的改革發展中國農產業發展非常好,現在做互聯網的開始養豬了,做鋼鐵的開始養豬了。道理很簡單,中國13億,這13億不管怎么樣都要吃東西,要求吃的越來越好。所以這是巨大的市場,這是第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傳統的模式,今后慢慢的一定要調整,原來13億人的吃飯問題,包括城里面大概4億人,農村大概8、9億人口,解決自己吃的問題,同時有三分之一多一點商品化。換句話說一家一戶幾畝地、幾頭豬,談不上商品化。所以說價值比較低,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農民城鎮化的格局,大量進程。農民工2000多是最普通的,什么概念呢?農村養一頭豬能賺多少錢?一只雞好的時候賺一塊錢,差的時候虧幾毛錢,今年中國養雞的農民幾乎都虧將近1塊錢。就算好的時候一只雞賺一塊錢,幾千只雞好多了,我外面打工一個月2000塊錢,過城市里的生活。所以這就意味這我們養雞必須養多少萬只雞當你養一萬只雞的時候可以賺1萬,養10萬只雞可以賺10萬。那么不養10萬只雞就沒意思,至少養5萬只雞,因為5萬只雞一年跟打工的錢差不多,要養5萬、10萬只雞這不是小農了,是農民變成了農場主。當農場主不那么簡單的,以前養十幾只雞的時候場地不算,飼料成本不算,用工不算,現在必須算的非常細。用了多少糧食,能夠用多少飼料,用什么品牌?用什么品種?能產出多少?料肉比多少,成活率多少,這就是科學,科學一般的農民可不行,必須要有知識,農民和企業要聯合,第三要組織一個產業體系。從種到飼料,到養殖到疾病防治到銷售,是工業化大生產。這時候誰能做的最好?當然懂這個行業做的最好,誰最懂呢?可以驕傲的講我們是中國最懂這個行業的,因為我們82年創業下還就干這個,養鵪鶉,養雞,我們一塊是就試圖走規模養殖。我們做飼料,我們搞養豬、養雞。今年我們接近2000萬噸飼料,有可能是世界第一位。以前大家說泰國正大太厲害了,哪里有正大哪里有希望,去年正大在中國銷售500多萬噸,我們去年銷售1500萬噸,我們今年有可能是全球第一位的銷售。大家搞不清楚2000萬噸什么概念?一個省的糧食產量是多少?要說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中國最大的糧倉了,它的糧食市場銷售量和生產量都很大,我問了他們的政委他們生產多少?他們說整個軍團去年是1000萬噸。我聯系了數以百萬計的農民,生產了十億只雞和幾億只鴨,我現在是養鴨世界第一位。有人說我是雞王、鴨王、飼料王,那都過去了,更多的是要做現代企業。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