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剛才您提到有人想去做農業,我MBA畢業之后想去種地,您是創業企業,您的原班人馬和后來招的海歸等等,這是兩種文化,。我想問一下這兩部分人融合過程中有沒有什么摩擦?您一直堅持做房子也放棄了,就是各種堅持,是不是內心有一個驅動著您堅持?您愿意回答的話可以分享一下。謝謝。
劉永好:這位美女也是高才生,現在有的人種房子,有的人種莊稼,有的人種豬,這都是產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第二,確實我們在農村很多是農民朋友,他們可能文化層次、觀念封閉一些,保守一些。但是我們很多博士外籍人士素質高一些,比如有一個MT計劃,經過六七年的培訓我們有一批學生領袖型的干部,他們絕對層次比較高,甚至外籍人士在我們公司的也不少。比如我們養豬技術部門、投資部門,有些人層次非常高,他們有非常良好的教育,有的是海外回來的,甚至就是老外。公司不同的場合,比如說養豬普通飼養員讓他談國際合作絕對不可能,我們談金融合作,我們負責金融合作的是金融領域工作很多年法國畢業的一個博士。所以不同的人適應不同的需求,企業是不是有一個良好的制度?是不是有一個良好的辦法。比如上市我們把差不多10%的股權拿來用作內部激勵。另外我們工資待遇跟市場接軌,做農業并不比其他的差。更重要的是我們給他一個期望,企業不斷發展的時候,每年新增近萬名員工,每年有幾十個工廠開張,每年挑選幾十個,上百個總經理級管理干部的時候,有發展他們就愿意來。同時尊重他,不管是農民出身的野腿子還是壞外回來的洋腿子,我們人格上是一視同仁。
另外我們每天幾乎都有國際交流,都沒有看不起人的,行業沒有高低貴賤,企業文化融合很重要。所以說我們要倡導一視同仁,協同,這方面我們做了很多工作。企業文化我們提出了企業要像軍隊的執行力,要像學校的學習能力,家庭的融合力。原來我是老師出身,現在也是老師,不斷的給員工上課,培訓課。
提問:我想問一個非常優秀的女兒,她一定會接您的班,培養她的時候您做了什么?
劉永好:我女兒跟所有人的女兒都差不多,首先她是中國人。第二她本來也蠻聰明的,第三小的時候比較叛逆,第四比較早出國,海外回來,有自己的想法。我不強求她非要接班,我尊重她按照她的意愿走。她也做過很多事,作為開店做生意,賺了一些錢,也到其他公司打工也做了一些慈善事,也上學。她本身很聰明,同時尊重她給她創造一些條件慢慢年齡足夠大的時候她就懂了。最開始的時候她堅決不去飼料廠,養豬廠她也不愿意去,慢慢她覺得養豬很光榮,沒什么的,一樣的,養豬跟辦銀行一樣,都不丟人。所以海外的工場他現在比我去的多得多,一去員工都特別喜歡她,都覺得祖國的人來了,總部的人來了,特別親切。這是個過程,首先要尊重,第二要正面的引導,另外給她創造一些條件。慢慢的,我覺得現在她比我這個年齡的時候還成熟一些。
提問:我對您講的農業組織化變革比較感興趣怎么操作,會帶來什么影響?
劉永好:我提出農村、農業、農民,核心是農民,把農民變成農業企業家這是核心,這需要組織體系的變革。國家有農業合作組織法頒布了我相信國家會有一系列的規范促進發展,這些是政策基礎。同時市場提供巨大的機會,我們需要的是規模組織的產業鏈的安全的農業體系。我們創造了政策條件和市場條件,能不能做?是不是做的好靠我們自己。組織變革就是從小農變成大農體系的過程。它可能會推動農業大規模的發展
主持人:大家可能還有很多問題,但是時間關系本場分享到此為止,明天下午劉總在我們閉幕論壇有一個精彩的主題演講,大家有問題可以到時候分享。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