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我是21CN的,我們都知道現代化農業需要大規模的土地合并在一塊,但是我們國家的土地政策一直在制約著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我想問您,對于未來十年農地的制度變化是不是有非常大的希望,您怎么看這個走向?
劉永好:我做20年政協委員,第一年開始我就覺得應該把農民的土地權還給農民,我也寫了很多提案,寫了很多建議,連續很多年。我發現跟我同樣想法的人很多,但是發現這個問題不那么簡單。有的專家跟我講國家中央決策的時候差一點這樣做了,但是很多專家說走訪了全球很多國家,包括拉美國家,土地交給農民是好事,有了耕種權質押權,但是有的可能把土地賣了回到城里,在城里混不下去回不去了,那么有可能滯留在城市周邊,就形成了巴西的那樣的國家的周邊的貧民窟有人告訴我可能是這個原因,所以國家決策的時候要謹慎。是不是這個原因不知道,這個事是非常大的事,土地不規模化現代農業是很難做的。
所以說我們曾經嘗試在種植業上規模化,但是難。因為沒有上萬畝土地根本沒有價值。因為美國農場平均每一對夫婦種4、5千畝是常態。一個企業做不了兩個美國夫婦做的事怎么都說不過去。但是做1萬畝土地什么概念呢?每戶也就有4、5畝,1萬畝要跟2000農民談合同,這個很難,今天簽了合同了,明天他不干了。今天投入了,明天他要收回去。所以現階段就算流轉到頭了,他也不踏實,所以現代農業很難做。規模化的種植業還需要時間,小規模可能,大規模不行。但是畜牧業可以,我們可以工廠化生產,所以說剛才講的十萬只、一百萬萬只雞鴨這些容易實現,因為用地不多。所以我們就做畜牧業。我們把畜牧業做好反而推動農業發展也不錯,但是一些國有農場,荒山、荒坡容易,但是畢竟是少數。我相信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健全以后,農民用地歸宿權會得到更好的保障。
劉永好:我們30年的不斷努力發展,我們包括人才、資金,企業的體系等等,今年絕大多數養雞養豬的虧損,我們總體不虧,比去年少賺了10個億,本來今年銷售超千億的,今年也就將近900億。我們畢竟有這樣的優勢,我們有較長的產業鏈,相當的互補。今年我們熟食品很賺錢,我們生轉熟,粗轉精。我們通過延長產業鏈、規模發展,通過管理創新,服務的轉型,我們迎接挑戰。我們繼續布局養豬、養雞,明年肉蛋的價格會有逐步的提升,這個提升一定程度會帶來CPI的上漲。
提問:因為您扎根農村,但是您比很多扎根城市的人更開放,是怎么做到的,我知道新希望集團一定會走向國外,有沒有什么跟我們分享的?(英文)
劉永好:我非常表示歉意,也跟不上時代,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要多念書,首先學一門英文。
版權聲明